首页_天顺注册_平台
首页_天顺注册_平台
拉菲娱乐-注册主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12-24 17:49    文字:【】【】【
摘要:拉菲娱乐-注册主页 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及各种电解质。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又能始终保持体液这一内环境相对稳定,以保证组织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拉菲娱乐-注册主页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及各种电解质。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但又能始终保持体液这一内环境相对稳定,以保证组织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体液平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体液容量、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电解质浓度的平衡。在病理情况下,体液平衡失调,需通过某些水、盐代谢药物进行纠正。常用的水、盐代谢药物有两大类:非电解质液及电解质液,后者包括含钠、钾溶液,调节酸碱平衡药及钙、镁制剂。

  非电解质溶液包括饮用水及5%~10%葡萄糖注射液等。其药理效应是:①补充由呼吸、皮肤蒸发所失水分(不显性丢失)及由排尿丢失的水;②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③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脱水),及扩充循环量。

  机体每日生理需要液量与其代谢热量有关,每代谢418.4kJ(l00kcal)热量约需水150ml,由于食物代谢或组织消耗尚可产生内生水,每418.4kJ热量可产生内生水20~30ml,故实际需外源补充水120~150ml。当患儿生病卧床时,每日需基础热量4184kJ(l000kcal/m2,故每日需补充非电解质液1200~1500ml/m2。如不能经口补充饮食,则需用葡萄糖溶液静脉补充。环境温度、湿度、对流条件改变或机体情况变化(如体温升高、呼吸增快)均可影响上述生理需要液量,例如体温达38℃以上时,每超过1℃,需增加生理需要液量的13%。

  每日非电解质液补充不足可引起高渗脱水;补充过量,超过肾排水能力时,常见于小儿及急性肾功能不全者,可引起低钠血症。

  1/3~1/5张电解质液,如生理维持液、金属稀释电解质液,除能补充每日Na+、K+等的生理需要外,实际能起上述非电解质液的药理效果,故也在本节 中论述。

  5%及10%葡萄糖注射液是临床最常用的非电解质溶液。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红细胞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5%葡萄糖溶液渗透压278mOsm/L,接近血浆渗透压,使红细胞既不膨胀,也不皱缩,可安全地作静脉输入。葡萄糖在体内迅速被代谢而产生热量及CO2,或转变为糖原贮存于肝、肌细胞内。10%葡萄糖溶液比5%溶液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葡萄糖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葡萄糖可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葡萄糖溶液类同。25%或50%葡萄糖溶液注射后血糖迅速升高,可用以纠正低血糖,但高血糖所致的高渗作用维持较久,可引起渗透性利尿及暂时性减轻脑水肿,故不宜用作补充生理需要液。静脉注射时,注意勿漏入皮下,以免引起局部疼痛、肿胀、甚至坏死。

  5%~10%葡萄糖注射液临床多用于:①补充水的生理需要。由于机体每日尚需一定量的钠、钾,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如患儿不能进饮食,需多日静脉输液维持时,宜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加1/3-1/5等渗含钠、钾液,如输生理维持液;②供给一定热量;③纠正高渗状态。但较重高钠血症不宜单纯输葡萄糖溶液来纠正,输液速度也不宜过快,否则血渗透压急剧下降,反可引起脑细胞水肿而致惊厥。一般宜用1/4~1/3张含钠、钾液。④作为静脉注射药物的稀释液。

  葡萄糖输入速度每小时0.5~0.85g/kg,即每分钟8~l4mg/kg,不致引起渗透性利尿和高血糖。

  配方为:5%~10%葡萄糖溶液800ml,生理盐水200以,氯化钾1.5g。其电解质浓度为每升含Na + 30mmol,K + 20mMol,Cl-50mmol,为1/3张溶液(表25-2)。主要用以补充水及Na+、K+的生理需要,短时(如1~2日)维持生理需要,尤其较大小儿或能部分进食者,也可用1/3~1/5张生理盐水,或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复方电解质葡萄糖脱人注射液作为维持液。补液量按前述非电解质液计算,BP 1200~1500ml/m2 ,按体重计算婴儿每日70~90ml/kg,幼儿60~70ml/kg,儿童50~60ml/kg。输液速度为每小时婴儿3ml/kg,幼儿2.5ml/kg,儿童2ml/kg左右为宜。

  为5%或10%溶液,主要用于葡萄糖代谢发生障碍的患者,如糖尿病、肝病,用以供给热量及补充液体。果糖不易被脑组织利用。输液速度过快,如超过果糖在体内被代谢能力时,可造成乳酸和丙酮酸堆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小儿每次用量为10~20ml/kg。由于价格较贵,不宜用其取代葡萄糖液。

  此类溶液的电解质渗透浓度在300mOsm/L左右,接近体液的渗透浓度。其药理作用有:①补充体液损失;②纠正体液低渗状态及酸碱失衡;③不能用其补充不显性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液体。具体用量、配方选择、输液速度等需根据患者脱水程度、张度、酸碱失衡状况及有无钾、韩等电解质缺乏,作出具体输液计划。常用的等渗电解质液含量及渗透浓度见表25-2。

  0.9%氯化钠注射液,即生理盐水每升含钠、氯各154mmol,渗透浓度为308mOsm/L。葡萄糖氣化钠注射液中的葡萄糖成分,能经代谢而产生热量,当葡萄糖被代谢后,该溶液的效用完全与生理盐水相同。

  生理盐水的渗透浓度虽与体液相近,但其Cl-浓度远比血浆103mmol/L为高,不利于代谢性酸中毒的纠正。尤其婴幼儿肾排Cl-功能较差时,大量输入易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故儿科常用氯化钠乳酸钠注射液2:1溶液代替生理盐水。但急性呕吐所引起的脱水酸中毒,宜用1/2张等渗生理盐水来纠正,因其可补充呕吐所失Cl-。迁延性呕吐所致的低氫碱中毒也可用生理盐水及其稀释液予以纠正,有尿后注意适当补钾,体内过多的HCO3-可由尿排出。

  林格液(Ringers Solution)每100ml 含氯化钠0.82~0.9g,氯化钾0.025~0.035g,氯化钙(结晶)0.03-0.036g,为含Na+、K+、Ca2、Cl-的等渗溶液,渗透浓度同生理盐水为310mOsm/L,其Na+、K+、Ca2+的浓度与血浆相近,Cl-的浓度同生理盐水,明显高于血浆(表25-2),同样存在不利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的缺点。目前市售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有含5%葡萄糖及不含糖者两种制剂)各种电解质浓度均较接近血浆,且含28mmol/L乳酸根,有利于酸中毒的纠正。但溶液中含有钙离子,与抗凝血药混合可致血液凝固,故输血时不能采用。另外溶液所含K+、Ca2+浓度不够高,常不足以纠正低钾或低钙血症。

  由两份生理盐水及一份l/6mol/L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临时配制而成。溶液的渗透浓度为316mOsm/L,为等渗液,可代替生理盐水。所含Cl-浓度为105mmol/L,与血浆相似;而HCO3-浓度较高,为53mmol/L,有利于纠正酸中毒。

  达鲁液每100ml含氯化钠0.42g,氯化钾0.28g及乳酸钠0.63g。改良达鲁溶液每100ml含氯化钠0.377g,氯化钾0.3g,乳酸钠0.6g,为含钾的等渗含钠液,渗透浓度均为314mOsm/L。两种溶液功能基本相同,将达鲁液中5mmol/L的Na+改为K+,即成为改良达鲁液,使后者含钾略多一些。这种溶液除可用于纠正脱水的累积损失外,主要用于纠正或防止患儿发生低钾血症。为避免输液引起高血钾、心脏骤停,脱水患儿首先应采用不含钾的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待肾循环恢复有尿后,再输达鲁液或改良达鲁液,继续纠正脱水,并可防止低钾血症的发生。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发生高钾血症。

  除严重脱水、休克患儿为了迅速恢复血容量及低渗性脱水等,需采用静脉快速输入等渗含钠液外,一般脱水均用5%~10%葡萄糖液将等渗含钠液稀释为1/2~2/3张液(混合溶液)后再静滴。这种稀释液既能补充体液的累积损失,又可满足不显性丢失液的生理需要,并供给肾足够排水液量,以利于肾对体液、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防止出现高钠血症,且有利于体内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自尿排出。

  生理盐水、林格液、2:1溶液及改良达鲁液等各种等渗含钠液,均可根据病情需要稀释成各种张度的液体,如1/2张、2/3张等。2/3张的2∶1液即为临床常用的3∶4∶2液(3份5%~10%葡萄糖溶液、4份生理盐水、2份1/6mo1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溶液;或1份10%葡萄糖溶液、2份2∶1溶液)。1/2张的2∶1液即为3∶2∶1液(3份5%~10%葡萄糖溶液、2份生理盐水、1份l/6mol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溶液;或1份10%葡萄糖溶液、1份2:1溶液)。临床使用时即刻配制,目前商品有复方电解质葡萄糖M3A、M3B、MG3、R2A等注射液,也属1/2张电解质液。

  口服补液盐(Oral Rehydration Salt,OR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配方,属2/3张电解质液。其成分包括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g,稀释至1L供口服,其电解质及渗透浓度见表25-2。实验证明2%左右葡萄糖液是促进水与电解质自肠道吸收的最佳浓度。本品价格低廉,不需静脉输液没备,自推广应用后,已使某些地区腹泻病的病死率显著下降,尤其是农村地区。口服补液盐适用于中、轻度脱水患儿补充累积损失,但新生儿慎用;也可用于补充呕吐、腹泻等体液的“继续丢失”,失多少补充多少,以预防脱水的发生,此时可将口服补液盐稀释成1/2张溶液(上述口服补液盐配方稀释至1.5L),以防发生高钠血症。

  1984年WHO又推荐一种新的口服补液盐,用枸橼酸钠2.9g取代原配方中的碳酸氢钠,新配方不易潮解,便于保存,且味道较好,易被患儿接受。近年也有用50-80g/L谷物(如米粉、米汤等)代替葡萄糖,制成谷物口服补液盐。由于谷物来源充足、价廉,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也有利于营养的补充。

  生理维持液(葡萄糖氯化钠钾溶液)虽也属于等渗含钠溶液的稀释溶液,但渗透浓度≤1/3张,其基本功能同非电解质液,故已于第一节非电解质液中论述。

  常用的为3%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治疗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可同时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基本正常或过多三种情况。低渗性脱水只需用2/3张等渗电解质液补充累积损失。后两者情况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稀释性低钠血症及水中毒,轻者只需限制人量,重症尤其血钠很低,已引起惊厥、脑水肿等严重症状时,应立即静脉滴入3%氯化钠溶液。每滴入12ml/kg,可提高血钠10mmol/L,—般可先提高血钠5mmol/L,必要时再提高5mmol/L,后者输液速度可适当减缓,以防血容量进一步增加,引起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给3%氯化钠同时,仍应注意限制入量,即每日生理维持液不超过1200ml/m2,并应注意钾的补充。

  5%及10%氯化钠溶液多用于配制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例如10%氯化钠溶液9ml,加入5%葡萄糖溶液91ml内,即配成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5%或10%氯化钠每支10ml或20ml,便于携带。

  临床以氯化钾(Potassium Chboride)最常用,注射针剂有10%及15%溶液两种。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电解质,正常血钾浓度为3.5~5mmol/L,钾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并不起主要作用。小儿每日需钾1.5~3mmol/kg,一般食物中含钾丰富,只要摄人足够饮食,均不会发生低钾,但若多日不进饮食,则需在静脉输液时适当补充钾盐(生理维持液含钾20mmol/L)。当钾摄人减少,排泄增加(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糖尿病多尿、利尿剂应用等)、代谢障碍(周期性麻痹)等,均可引起低钾血症。可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补充氯化钾,口服10%氯化钾每日100~200mg/kg,分6次服,每隔4h一次。静脉输钾盐应严防高血钾的发生,以免心脏骤停。静脉用药应注意:①氯化钾应稀释成0.15%~0.3%(钾20~40mmol/L),不超过0.3%为限;②钾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需有一段过程,含钾液应缓慢静滴,禁忌直接静脉推注,体内缺钾一般需2~3日才能补足;③肾是调节钾代谢的重要器官,钾过多时,尿排钾增加,故静脉补钾应在患者有尿后进行,少尿、无尿者禁用。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可在发作时口服或鼻饲10%氯化钾0.1~0.2g/kg,必要时15~30min后再服一次,病情严重如出现呼吸肌麻痹者,可在心电图监护下,缓慢静滴0.3%氯化钾溶液。

  碱性药物主要用于增加体液碱储备,以预防或治疗酸中毒,但酸中毒治疗的重点是去因治疗,如呼吸性酸中毒应增加通气,糖尿病酸中毒用胰岛素治疗,缺氧引起高乳酸血症应纠正缺氧。酸中毒时使用碱性药物的适应证有:①阴离子间隙(AG)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包括腹泻、胃肠引流及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由于HCo3-丢失过多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及由于肾排氢障碍,缺乏制造HCo3-的能力时,如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所致的酸中毒等;②酸中毒严重(pH<7.2)时,可致小动脉扩张,心肌收缩无力,引起循环衰竭,此时无论病因是什么,均可适当应用碱性液,使pH达7.3。

  为碱性药物中首选药,可口服或静脉滴注,能直接增加机体碱储备,中和H+。市售静脉制剂一般为5%溶液,使用时应稀释至等渗,即1.4%溶液或更稀浓度静脉点滴。碳酸氢钠的用量过去常用以下公式:

  但患儿HCo3-值随病情而不断变化,如缺氧未纠正,仍继续产生乳酸,即使按此公式计算给碱性液,常不能纠正酸中毒。又如当酮中毒、高乳酸血症在病情好转时,体内堆积的有机酸根均可转究为HCo3-,如按上述公式给碱性液,将会导致代谢性碱中毒。此外,大量快速给予碱性液还可引起高钠血症、心力衰竭、脑内pH下降、低钾、低钙等不良反应。

  碳酸氢钠用量一般可按每次1~2mmol/kg计算(l.4%碳酸氢钠6~12ml/kg),予静脉滴注,此量约可提高血HCo3-3~6mmol/L,必要时再重复一次,使pH不低于7.2。为便于计算,按5%NaHCO32.5~50ml/kg大致可提高血HCO3-5~10mmol/L计算,5%溶液需稀释为1.4%溶液后静脉滴注。

  临床应用也较广泛,药物进入体内需在有氧条件下,经肝代谢转变为1«^03-后才具有纠酸作用。当患者缺氧、休克、心力衰竭、肝代谢异常及未成熟儿等均不宜使用。乳酸钠制剂为11.2%溶液,相当1mol溶液,即每毫升溶液含乳酸钠1mmol,用量同NaHCO3,先给1~2mmol/kg,W1~2ml/kg可提高HCo3-3~6mmol/L,应用时需用5%葡萄糖溶液至少稀释至l/6mol/L溶液静脉滴注,必要时可重复一次。

  本药是有机氨基碱,能进入细胞内接受H+,因此对呼吸及代谢性酸中毒均有效,且不含钠,不增加体内钠负荷,但药物高度碱性(pH=10),刺激性强,不适合小血管注射,渗漏至皮下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用药后若PCO2下降过快,可抑制呼吸中枢。其他尚有引起低血糖、高血钾、低血压、低血钙等不良反应。由于价格昂贵,儿科应用尚缺乏经验,临床应用少,尤其近年来机械通气逐渐普及,已能解决呼吸性酸中毒。制剂为7.28%溶液(0.6mol溶液),每次用2~3ml/kg,稀释1倍成为3.64%溶液后由静脉缓慢滴入。

  有两种口服液配方:①枸橼酸钠、钾糖浆:含枸橼酸钠及钾各10g/dl,配成糖浆。每毫升含钠及钾各1mmo1、HCo3-2mmol。②苏氏(Shold)溶液:为不含钾的碱性液,每升含枸橼酸140g,枸橼酸钠98g。以上两种溶液中的枸橼酸盐在体内经代谢可转变为HCO3-而发挥作用。枸橼酸钠、钾糖浆常用于治疗肾小管酸中毒,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每日口服HCO3-1~3mmol/kg,相当糖浆每日1ml/kg左右,分次服用;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开始每日口服HCO3-5~10mmol/kg,相当糖浆每日2.5~5ml/kg左右,分次服用,以后根据血pH、HCO3-、24h尿排钙量等再调整剂量,使尿钙排出量每日<2mg/kg。

  慢性肾功能衰竭伴代谢性酸中毒者,如血HCO3-<15mmol//L出现症状或伴高血钾时,可用苏氏溶液,每日1~2m^kg;HCO3->15mmol//L时则勿需用碱性药。

  临床代谢性碱中毒远比酸中毒少见,代谢性碱中毒根据对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的治疗效果可分为敏感及不敏感两型,儿科临床绝大多数属生理盐水敏感型,如长期呕吐、胃引流、经常应用利尿剂、先天性失氯性腹泻等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及呼吸性碱中毒,由于通气、迅速纠正高碳酸血症后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一般常伴有脱水,治疗只需用1/2张至等张生理盐水补液,或有尿后用含钾溶液如改良达鲁液的稀释液或M3A、M3B等液,低钾患儿也可口服10%氯化钾溶液,每日100~200mg/kg,分4~6次口服。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纠正脱水后,肾循环恢复,肾小管能保留H+排出HCO3-,即可纠正碱中毒,这类患者不需用酸性药物来纠正。

  生理盐水不敏感型临床罕见,如原发或继发性高醛固酮症(肾动脉狭窄、分泌肾素的肿瘤、镁缺乏)、肾功能衰竭伴碱血症时(pH>7.7)、Bartter综合征等治疗较困难,除治疗原发病外,碱中毒若严重,可适当用酸性溶液纠正。

  可口服或静滴,注射剂为2%溶液,渗透浓度为760mOsm/L,属高渗溶液,需稀释成0。8%溶液(渗透浓度304mOsm/L)缓慢静滴,1mmolNH4Cl可提供1mmolH+,用量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所需NH4Cl(mmol)=(HCO3-实测值-24)×0.3×体重(kg),NH4Cl的分子量为53.5,故lmmolNH4Cl=53.5mg,相当2%NH4Cl溶液2.7ml,0.8%溶液6.7ml。给药时先纠正一部分代谢性碱中毒,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继续纠正,同时注意钾的补充。

  每克精氨酸可提供H+ 47.5mmol,注射剂为10%溶液,每100ml含H+ 475mmol,使用时用葡萄糖液至少稀释3倍,缓慢滴注,否则可致流涎、呕吐等不良反应。

  所需精氨酸(mmol)=(HCo3-实测值-24)×0.3×体重(kg),精氨酸1mmol=0.21g,即10%精氨酸溶液2.1ml,给药时先纠正一部分代谢性碱中毒,根据病情决定是否继续纠正。

  儿科很少应用,一般用0.1mmolHCl溶液,每升含H+ 及Cl-各l00mmol,仅用于重症患者,须经中心静脉滴注,用量按上述公式计算。

  钙是体内最重要的元素之一,99%存于骨骼,骨钙是骨的主要成分,1%存于细胞内、外液中,对维持神经肌肉活动、血液凝固、毛细血管通透性、各种酶的活性及细胞生理功能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婴儿每日需钙制剂600mg、幼儿600~800mg,儿童800~100mg、青春期少年12mg。饮食中供钙不足,或钙吸收不良,如维生素D缺乏时,均可引起钙缺乏,需用钙剂治疗或预防。常用的各种钙制剂分述于下。

  钙元素占氯化钙的27%,为水溶性制剂,注射剂有3%及5%两种溶液。由于静脉注射很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故儿科多不用,而常用10%氯化钙口服,治疗低钙手足搐搦症,可使血钙迅速上升,但不持久,故需每4~6h口服一次,同时用维生素D治疗,可促进钙的吸收和代谢,治疗3日左右可使血钙维持正常稳定水平。口服剂量每次5~10ml,本品对胃肠有一定剌激性,必要时可稀释1倍后口服。氯化钙是一种酸性盐,长期口服尤其幼小婴儿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故用药一般不超过1周。用洋地黄者应慎用本药,禁忌静脉注射。

  钙元素占葡萄糖酸钙的9%,注射剂为10%溶液,静注或静滴后可使血钙即刻上升,适用于低钙惊厥的患儿。用量为每次0.05g/kg(0.5mVkg),最大量不超过1g/kg(10ml/kg),注射速度应慢,否则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必须静脉注射时,可用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注射,同时监测心率,一旦发现心率减慢,立即停止注射。稀释至30~50ml葡萄糖液中缓慢滴注较为安全。本品不宜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用药应防止漏至皮下,因可引起剧痛,甚至坏死。用洋地黄的患儿不宜用本药。

  片剂每片0.3g或0.5g每次0.3~1g,每日3次口服,虽口感较好但含钙量较低,用于预防缺钙或恢复期的维持治疗。

  钙元素占乳酸钙的13%,片剂每片0.3g或0.5g,口服每次0.3~0.6g,每日3次。药物无味、无刺激性,虽水中溶解度低,但近年用同位素试验证实肠内吸收良好,与碳酸钙相当。本品用于防治钙缺乏症,如佝倭病、手足搐搦症、慢性肾功能衰竭低钙等,但需同时补充足量维生素0。

  钙元素含量高,占碳酸钙的40%。以往认为本品水中溶解度低,在肠道吸收差,只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和胃酸药。近年发现碳酸钙中和胃酸时能生成可溶性钙离子被肠道吸收,酸碱度偏中性,胃肠反应少,口服后钙元素体内保留利用率与氯化钙相同,达22.7%。现已将本品作为钙剂使用。

  钙元素占醋酸钙的25%,酸碱度为中性,基本无胃肠反应,肠道吸收率及体内贮留率均较乳酸钙高。

  本药以牡蛎壳或其他贝壳为原料,经高温煅解而成,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氢氧化钙及碳酸钙等。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日本,名为活性钙,意思是可被利用的钙。目前国内已有多种产品,由于原料、工艺各异,有的产品含铅、镉、铝过高,甚至砷含量超标,长期服用可引起蓄积慢性中毒,而且其饱和水溶液的pH为12.4,呈强碱性,对胃肠黏膜刺激性强。另外按同等含钙量计算,价格为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的27~35倍。故本品疗效及安全性均逊于葡萄糖酸钙及醋酸钙。

  近年来用牡蛎壳经特殊化学加工制成可溶性活性钙盐,含钙量高,且保留了海洋生物中的营养成分。本品水中溶解度高,溶液呈中性,机体吸收利用度较高,如活性钙泡腾片,每片含钙元素100mg。

  临床罕见低镁血症,仅在婴儿迁延腹泻伴营养不良时偶见,一般无需治疗,但低镁可引起手足搐搦症、惊厥,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可用25%硫酸镁注射液每次0.1~0.2ml/kg,每日1~2次肌内注射,直至症状消失。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一般不宜采用。

 
 
资讯搜索
友情链接: 天顺注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