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娱乐主管-一站式!,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有时会用到5%或10%的注射液作为输液溶媒,为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太大,医生会选择加入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即平常所说的用胰岛素“兑冲”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溶媒的遴选需考虑药品的稳定性、药品与溶媒的理化性质、配伍禁忌等影响因素,例如:
1.不同药物在不同的溶媒中溶解度和溶解后的稳定性可能有较大差别,而药物的稳定性以及降解产物可能对治疗过程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2.不同的溶媒PH值范围不同。PH值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度,PH值的变化可能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药物降解或者失效。
例如:奥沙利铂在生理盐水及碱性溶液中会部分转化为顺铂和左旋异构体,使药物活性降低,其与生理盐水存在配伍禁忌,只能选择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PH值在2.5~4.0之间,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发生酸碱反应,导致pH值改变而析出沉淀,也只能选择葡萄糖作为溶媒。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溶液溶解、稀释易发生脂质体聚集。
将胰岛素加入葡萄糖输液中以防止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并不是两者在输液瓶中的化学兑冲,而是利用胰岛素进入体内后的降糖作用,减少输注葡萄糖溶液对血糖产生的波动影响。葡萄糖输液中加入胰岛素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有:
胰岛素是一种多肽激素,其pH 约为 5.3,进入人体后要解聚成单体才能发挥生理调节功能,因其特殊的理化性质,胰岛素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同样,某些药物因其本身的性质,也不能与胰岛素合用,比如在输注胺碘酮等药物时,说明书明确禁止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由于胰岛素溶入输液中后浓度很低,输液材质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会使实际进入人体的量会减少。研究表明,玻璃、PVC等输液材质会对胰岛素产生吸附作用,尤其是PVC材质。将胰岛素加入PVC袋中,3小时后胰岛素的浓度会下降至原药浓度的88%,48小时后进一步下降至65%。
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首选使用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糖尿病患者在必须使用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药物时,为防止患者血糖波动,需给予适当剂量胰岛素。
可考虑静脉滴注含药葡萄糖溶液,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兑冲的方案。已经长期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胰岛素给药剂量,需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调节。
一般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比例为 4~6:1,即4~6克葡萄糖用1单位普通胰岛素冲兑,具体兑冲比例视患者血糖水平不同和对胰岛素敏感性而定。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是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必要时需加入胰岛素兑冲。100ml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含葡萄糖5g与氯化钠0.9g。
木糖醇注射液在体内的代谢不依赖于胰岛素,因此不需要胰岛素兑冲。木糖醇注射液可用于糖尿病患者营养供能替代葡萄糖,但木糖醇作为稀释溶媒绝大多数药品说明书都未提及。
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不依赖胰岛素介导进入细胞内代谢,输注果糖也不需要添加胰岛素。果糖注射液主要用于不适宜使用葡萄糖时需补充水分或能源的患者的补液治疗,不建议使用果糖作为注射剂的常规溶剂,且长期高果糖摄入能直接和间接引发胰岛素抵抗。
甘油果糖制剂是 10% 甘油、5% 果糖和 0.9% 氯化钠的混合液,甘油果糖在降颅内压的同时,对人体血糖几乎无影响,不需要添加胰岛素。对于血糖控制良好,不合并代谢紊乱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正常使用甘油果糖的,但要避免长期大量输注。
静脉注射给药后,蔗糖铁解离为铁和蔗糖,血液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75% 蔗糖会在24 h 内从尿液中排出,所以不会升高血糖,无需添加胰岛素。(信阳市中心医院 陈静 徐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