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洲际娱乐-首页!自接触检验以来,就被灌输这样一个定义: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受试者需要提前服用 75 g 葡萄糖。但实际的临床的工作中真是这样吗?
是临床上的一位老大哥(非专科医生)发来的疑问,我瞥了一眼,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联想到坐在检验科窗口外拿着纸杯喝糖水的就诊人员,便十分自信地回复他说药房自取。殊不知这就是尴尬的开始。
又过了几天,他突然又抛过来一张图,说医生工作站中没有找到 75 g 葡萄糖,只有 82.5 g 的,天真的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药房没有了,但是又转念一想,这种常用的药剂怎么可能没有。
老大哥还分析是不是余下来的 7.5 g 是备用的?讨论了半天,要不就用病房的高糖?50% 的葡萄糖,20 mL 一支,一支就是 10 g 糖,现在想想当时我们真是「大聪明」。
没有办法,赶紧求助隔壁内分泌诊室的大夫吧。当他听完我们的「骚」操作之后,差点笑死,不过最后他说这也能理解,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还是相去甚远的,没有开过此类检查的大夫一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经过他的一通说明,再加上查阅资料,发现原来差别就在这无水葡萄糖和一水葡萄糖上。
OGTT 试验中所用「葡萄糖」,国外一般指无水葡萄糖,而国内只有特指「无水葡萄糖」时才是无水葡萄糖。一般国内所称「葡萄糖」是指一水葡萄糖(含一分子结晶水),葡萄糖注射液中的含量标识也是指一水葡萄糖。
那为什么国内不用无水葡萄糖呢?因为无水葡萄糖极易吸湿,不宜保存。因此,市面上制剂大部分将一水葡萄糖作为标示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 OGTT 试验需要 75 g 的无水葡萄糖(分子量 180.16),换算成一水葡萄糖(分子量 198.17)正确剂量约为 82.5 g。所以我们之前在医生工作站查到的 82.5 g 葡萄糖就是 OGTT 试验的专用剂量。
如果打算用葡萄糖注射液进行 OGTT 试验,用量应为多少呢?根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葡萄糖注射液不论其规格如何,其标示量均为 D-(+)- 吡喃葡萄糖一水合物,即一水葡萄糖。因此,若用葡萄糖注射液进行 OGTT 试验,应注意:其标示含量均为一水葡萄糖,而不是无水葡萄糖。
如果想总摄入糖量为 82.5 g,应给予葡萄糖注射液(规格 20 mL : 10 g):8 支 + 1/4 支(共 165 mL),将其稀释至 250~300 mL 温水服用。
对于体重小于 43 kg 的青少年 ,需通过换算公式减少无水葡萄糖的使用量。
无水葡萄糖的需要量 (g)= 体重 (kg) * 1.75 g ,即每公斤体重 1.75g 无水葡萄糖。如果计算结果超过 75 g,则还是使用 75 g 的无水葡萄糖。
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临床常用于判断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正常人的血糖范围比较稳定,即使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糖分,血糖浓度也只是暂时性轻度升高并且很快(2~3 小时 )便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即「糖耐量正常」。当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和 / 或胰岛素分泌异常时人体对糖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在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浓度则会显著升高并且短时间内不能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人体耐糖能力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就是人体对血糖的调节机制出了问题。
应该注意的是,当病人已被确诊为糖尿病时不宜做此项试验,对于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而又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往往需要进行该试验用以糖尿病的确诊或糖耐量受损的判断。
一般在上午 8~10 时开始,将 75 g 无水葡萄糖(如用 1 分子水葡萄糖则为 82.5 g)溶于 250~300 mL 水内,5 分钟服完。从服糖第 1 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 30 min、1 h、2 h、3 h (一般不采)分别静脉采血测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不做剧烈运动,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不吸烟不饮酒。保持平静的心情,避免精神刺激。实验过程中不得进食,但不绝对限制饮水,口渴时可以适量饮用少量白开水(起到润喉作用即可)。
1. 正常人空腹血糖小于 6.1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 7.8 mmol/L。
2. 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空腹血糖一般在 6.1~7 mmol/L 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 7.8 mmol/L。
3. 糖耐量受损的患者,空腹血糖小于 7 mmol/L,而餐后两小时血糖在 7.8~11.1 mmol/L 之间。
若空腹血糖 ≥ 7.0 mmol/L 或两小时血糖大于 11.1 mmol/L,说明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一种是平坦型耐糖曲线,其特点是空腹血糖水平正常,服糖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较短时间内(一般 1 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原因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另一种是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其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 11.1 mmol/L,而 2 h 值又低于空腹水平。原因是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 2 h 血糖明显降低。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 v.38 (04):292-344.